1、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是否可逆
聽眾:您好陳醫(yī)生,我的問題是這樣的,我是想問一下,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是否可逆,比如我兩年前服用羅紅霉素藥物比較多,當時覺得不太管用,但是過了兩三年之后,我如果再服用這個藥的話是不是還可以有效?另外包括一些中成藥我在服用的時候也有這個問題,就是一開始覺得挺管用,但是連續(xù)用一段時間之后就覺得效果不如當初了?
陳連生:抗生素它對一個人體的治療,它主要針對細菌治療,這個細菌在你的身上,在別人身上都是一樣的,如果耐藥性在你的身體產(chǎn)生了耐藥性以后,如果下次還是這個細菌干擾的它仍然有耐藥性,沒有可逆的,還會繼續(xù)耐藥的。
我們的抗生素上去以后,通過破壞細菌的細胞膜,然后細菌再自己形成新陳代謝修復這一塊針對抗生素就產(chǎn)生了耐藥,下次治療的時候這塊的自我保護比以前強了,這樣就產(chǎn)生了耐藥,所以如果這個細菌還是原來的細菌感染你了,下次對這個藥肯定產(chǎn)生耐藥。
聽眾:好,那關于中成藥呢?
陳連生:到目前為止中藥的耐藥還沒有這種說法,但是中藥我覺得人體功能有一個耐受性和適應性的問題,而且中藥的調(diào)理特別講究各個方方面面的綜合因素,因此為什么中藥它不是一個長期服用某一個中藥呢,像老中醫(yī)的話會不斷的調(diào)整處方配置就是這個原因,根據(jù)人的代謝,中藥的效果和安全性他不斷的調(diào)劑配方,這樣我建議你到老中醫(yī)那個地方重新調(diào)整配方,來解決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問題
2、抗生素,靜脈注射的合理用藥的防控?
陳連生:剛才這幾位聽眾都提出來這個問題,包括抗生素和中藥的情況,所以這個地方抗生素在人們的應用中十分廣泛,因此在這個地方給大家專門解釋一下關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總體要求。這個要在全面了解患者和抗生素的基本情況和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再開始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前要注意
大家注意,要使用抗生素一定要了解這個病是什么病,是什么細菌感染的,用什么抗生素有效,這三點一定要把握清楚,把握好了再選擇抗生素就能選準確選好。安全有效的利用抗生素,使病人在最小的風險下獲得最大的治療效益。為什么有這樣一句話呢,是冒最小的風險獲得最大的治療效益呢,老百姓講是藥三分毒,任何一種藥,只要是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我們要冒最小的風險獲得最大的治療效益,抗生素這一點同樣是。
抗生素使用原則:
1、 對癥使用
你在使用抗生素前一定要明確是不是細菌感染,是哪一種細菌感染才能針對性的使用藥物。比如這個人感冒了,普通的干擾,干擾是一種病毒感染,并不是細菌感染,而且這個人本身擁有其它器質(zhì)性疾病,所以不兼得用抗生素。
2、 不要聯(lián)合使用
一般不提倡集中抗生素合并使用,因為混合性引起的感染情況比較少,如果情況比較急,無法確定某種細菌感染的可以使用多種抗生素。就是情況比較緊急的情況下,又要使用抗生素的時候,又不確定用哪一種抗生素就可以用這個多種抗生素共同使用。
3、不預防使用
我們在臨床上包括自己在藥店買的藥進行預防性使用,這個預防性使用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當中份額占的比較大,大家應該回避這個問題,除了特殊情況,一般不要預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如果這個人開刀了,為了引起干擾這個時候用點抗生素有點道理,但是如果要手術把握比較好的話一般不要用抗生素,如果有的父母感冒了,怕傳給孩子,給孩子用抗生素的做法是不科學的也沒有什么效果的。因為如果感冒了想用抗生素讓孩子不感冒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感冒是病毒感染,不是細菌感染。
抗生素藥物控制:
1、 適時適量的用藥
當這種病已經(jīng)明確了,它就是一種細菌感染,而且也需要用抗生素,你用的時候一定要適量,不要今天用一下,明天停一下,這樣最容易給細菌造成耐藥性,因為畢竟細菌沒有完全消除。我們用藥要正確用藥,剛才聽眾說怕對腎臟有影響,還有對神經(jīng)有影響的,這類藥選擇的時候要注意。還要正確的用法和用量,用法和用量對安全新和有效性特別重要,正確給藥能口服的要口服,化水雖然好口服一點,但是風險性大一點,所以我們盡量口服。
2、 正確的療程
治病要一個療程接著一個療程,使細菌沒有機會復活。
3、 正確的治療
我們的目的達到了,這位聽眾提到使用集中藥物,像維生素B治療皮膚的,要看我們治療目的有沒有達到,所有藥都有危險,要用最小的風險達到最大的目的,如果藥用很長時間下來沒有達到效果就太可惜了,所以治療的時候,用藥的時候一定要有正確的治療方法,這個要醫(yī)生制定,所以要正確的使用抗生素。我想給大家講到這么多,主要給大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