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三级2024|精品国产污污污在线|亚洲综合网二区|久久国产内设性爱|午夜资源在线久热无码在线|欧美在线专区涩涩在线观看|久久久夜色精品亚|五月天欧美色图视频五月天欧美|狂干老熟女性视频|亚洲中文字幕A级片

幫你快速找醫(yī)生

基本信息

概述

腎結石(calculus of kidney)指發(fā)生于腎盞、腎盂及腎盂與輸尿管連接部的結石。腎是泌尿系形成結石的主要部位,其他任何部位的結石都可以原發(fā)于腎臟,輸尿管結石幾乎均來自腎臟,而且腎結石比其他任何部位結石更易直接損傷腎臟,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

病因

腎結石的形成過程是某些因素造成尿中晶體物質濃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過飽和狀態(tài),析出結晶并在局部生長、聚集,最終形成結石。在這一過程中,尿晶體物質過飽和狀態(tài)的形成和尿中結晶形成抑制物含量減少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①過飽和狀態(tài)的形成見于尿量過少,尿中某些物質的絕對排泄量過多,如鈣、草酸、尿酸、胱氨酸和磷酸鹽等;尿pH變化:尿pH下降(<5.5)時,尿酸溶解度下降;尿pH升高時,磷酸鈣、磷酸氨鎂和尿酸鈉溶解度下降;尿pH變化對草酸鈣飽和度影響不大。有時過飽和狀態(tài)是短暫的,可由短時間內尿量減少或餐后某些物質尿排量一過性增多所致,故測定24h尿量及某些物質尿排量不能幫助判斷是否存在短暫的過飽和狀態(tài)。②尿中結晶形成的抑制物減少 正常尿液中含有某些物質能抑制結晶的形成和生長,如焦磷酸鹽抑制磷酸鈣結晶形成;黏蛋白和枸櫞酸則抑制草酸鈣結晶形成,尿中這類物質減少時就會形成結石。③成核作用 同質成核指一種晶體的結晶形成。以草酸鈣為例,當出現(xiàn)過飽和狀態(tài)時這兩種離子形成結晶,離子濃度越高,結晶越多越大。較小結晶體外表的離子不斷脫落,研究提示只有當含100個以上離子的結晶才有足夠的親和力使結晶體外表離子不脫落,結晶得以不斷增長。此時所需離子濃度低于結晶剛形成時。異質成核指如兩種結晶體形狀相似,則一種結晶能作為核心促進另一種結晶在其表面聚集。如尿酸鈉結晶能促進草酸鈣結晶形成和增長。尿中結晶形成后如停留在局部增長則有利于發(fā)展為結石。很多結晶和小結石可被尿液沖流而排出體外。當某些因素如局部狹窄、梗阻等導致尿流被阻斷或緩慢時,有利于結石形成。
1.影響結石形成的因素包括:
(1)尿液晶體物質排泄量增高
①高鈣尿:正常人每天攝入25mmol鈣和100mmol鈉時,每天尿鈣排量<7.5mmol(或0.1mmol/kg);每天攝入10mmol時,尿鈣排量<5mmol。持續(xù)高鈣尿是腎結石患者最常見的獨立異常因素,所引起的結石多為草酸鈣結石,糾正高鈣尿能有效防止腎結石復發(fā)。因此高鈣尿在腎結石發(fā)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按其發(fā)病機制可分為下列四種類型。
A.吸收性高鈣尿:最常見,見于20%~40%的腎結石患者。其病因多為一些腸道疾病(如空腸)引起腸道鈣吸收增多,血鈣升高,抑制甲狀旁腺激素(PTH)分泌。由于血鈣升高導致腎小球濾過鈣增多,PTH減少導致腎小管重吸收鈣減少,造成尿鈣增多,使血鈣恢復正常。鈣攝入增多,VitD中毒和結節(jié)病引起的VitD增多,也可導致吸收性高鈣尿。此類患者由于代償性鈣排泄增多,血鈣濃度常在正常范圍。
B.腎性高鈣尿:系特發(fā)性高鈣尿的一種,約占腎結石患者的1%~3%。由于腎小管尤其是近端小管功能異常,導致重吸收鈣減少。此類患者常發(fā)生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PTH分泌增多;而1,25(OH)2VitD3合成也增多,從而骨鈣動員和腸鈣吸收均增加,患者血鈣??烧?。
C.骨吸收性高鈣尿:主要見于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約占腎結石患者的3%~5%;而原發(fā)性甲旁亢患者10%~30%并發(fā)腎結石。另外尚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轉移性骨腫瘤、長期臥床所致的骨質吸收和庫欣氏綜合征。
D.不伴PTH升高的饑餓性高鈣尿:約見于5%~25%的腎結石患者。某些因素如腎磷排泄增多引起低磷血癥而導致1,25(OH)2VitD3合成增多,后者抑制PTH分泌,從而增加尿鈣排泄。
②高草酸尿:正常人每天尿草酸排量為15~60mg。草酸是除鈣以外腎結石的第二重要組成成分,但大多數(shù)草酸鈣腎結石患者并沒有草酸代謝異常。高草酸尿多見于腸道草酸吸收異常,或稱腸源性高草酸尿,占腎結石患者的2%。正常人腸腔內鈣與草酸結合可阻止草酸吸收,回腸疾病(如回腸切除、空-回腸旁路形成術后、感染性小腸疾病、慢性胰腺和膽道疾病時)由于脂肪吸收減少,腸腔內脂肪與鈣結合,因而沒有足夠的鈣與草酸結合,導致結腸吸收草酸增多;而未吸收的脂肪酸和膽鹽本身還可損害結腸黏膜,導致結腸吸收草酸增多。另外在吸收性高鈣尿時,由于腸吸收鈣增多,也可引起草酸吸收增多。高草酸尿偶見于草酸攝入過多、VitB缺乏、VitC攝入過多和原發(fā)性高草酸尿。后者分Ⅰ型和Ⅱ型,Ⅰ型是由于肝臟內的丙氨酸-乙醛酸轉氨酶(AGT)有缺陷引起的;Ⅱ型則是肝臟D-甘油酸脫氫酶和乙醛酸還原酶不足導致尿草酸和甘油酸排泄增多。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草酸尿可致腎小管及間質損害,導致[收起]
腎結石的形成過程是某些因素造成尿中晶體物質濃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過飽和狀態(tài),析出結晶并在局部生長、聚集,最終形成結石。在這一過程中,尿晶體物質過飽和狀態(tài)的形成和尿中結晶形成抑制物含量減少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①過飽和狀態(tài)的形成見于尿量過少,尿中某些物質的絕對排泄量過多,如鈣、草酸、尿酸、胱氨酸和磷酸鹽等;尿pH變化:尿pH下降(<5.5)時,尿酸溶解度下降;尿pH升高時,磷酸鈣、磷酸氨鎂和尿酸鈉溶解度下降;尿pH變化對草酸鈣飽和度影響不大。有時過飽和狀態(tài)是短暫的,可由短時間內尿量減少或餐后某些物質尿排量一過性增多所致,故測定24h尿量及某些物質尿排量不能幫助判斷是否存在短暫的過飽和狀態(tài)。②尿中...[詳細]

發(fā)病機制

1.腎結石結石形成的有關學說
(1)腎鈣斑學說:有學者曾多次報道在腎乳頭發(fā)現(xiàn)鈣化斑塊。在1154個受檢腎臟中占19.6%,65例結石在鈣化斑上生長,因此推測鈣化斑是結石發(fā)生的基礎。從目前認識看,腎內鈣化和微結石的成因可以是全身結石鹽過飽和的一種表現(xiàn)(異位鈣化),也可以是腎組織受各種因素作用導致壞死而鈣化的原因。不論異位鈣化還是腎損害,都與結石形成密切相關,但有這種病理損害者不一定都形成結石,而結石形成也并非必須以鈣化灶為基礎。
(2)尿過飽和結晶學說:該學說認為,結石是在尿液析出結晶成分基礎上形成的。有人單用過飽和溶液進行試驗,其中不附加任何基質類物質,或用纖維薄膜除去尿中大分子物質也能形成人造結石,說明過飽和溶液可能為結石形成的機制之一。
(3)抑制因素缺乏學說:尿中抑制因素的概念最早來源于膠體化學。目前學者們對草酸鈣、磷酸鈣兩種體系以及對同質成核、異質成核、生長、聚集各環(huán)節(jié)起抑制作用的低分子和大分子物質都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尿抑制物活性測定的可重復性和可比性均明顯提高。在此基礎上有人還研究了人工合成抑制結石形成的藥物。
(4)游離顆粒和固定顆粒學說:游離顆粒形成結石學說的看法之一是尿中結石成分飽和度提高,析出晶體后繼續(xù)長大成為結石。游離顆粒在流經(jīng)腎小管時不可能長大到足以阻塞集合管的程度。因此,必須有固定的顆粒才能長大成石。晶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大量聚集生長,也可以迅速聚集變?yōu)榇蟮膱F塊,借助黏蛋白黏附在細胞壁上。此外,腎小管損害也有利于晶體附著。顆粒在尿路中滯留是結石長大的重要因素。
(5)取向附生學說:大部分結石為混合性的。草酸鈣結石常含羥磷灰石(或以此為核心),草酸鈣結石以尿酸為核心的也不少見。另外在臨床上不少患草酸鈣結石的病人尿中尿酸也升高,用別嘌醇治療可減少結石復發(fā)。取向附生學說認為,結石的各種晶體面的晶格排列相互間常有明顯相似之處,兩種晶體面如有較高的吻合性即可取向附生。取向附生的結果是在體外比較簡單的液體實驗中取得的,在復雜的尿液中,這種機制的重要性尚待證實。
(6)免疫抑制學說:該學說認為,結石的形成存在免疫和免疫抑制問題。感染或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可縮短或延長結石形成的潛伏期。一旦免疫系統(tǒng)受到激惹,淋巴細胞即產(chǎn)生抗體,由α-球蛋白轉運并侵犯腎臟上皮細胞引起腎結石,這種學說亦有待證實。
(7)多因素學說:尿中存在各種分子和離子,互相吸引或相互排斥。由于尿液中的理化環(huán)境極為復雜,企圖用一種學說或一種簡單現(xiàn)象來說明結石的形成原理是困難的。至今,許多基礎和臨床的研究結果都更支持多因素學說。目前對結石形成的綜合性研究已日趨深入。Robertson提出,結石形成的6個危險因素是:①尿pH值降低或升高均可能導致結石形成;②尿草酸增高;③尿鈣增高;④尿尿酸增加;⑤尿中促進結石形成的物質增加,包括尿結晶增多、TH蛋白、細胞分解產(chǎn)物、磷脂、細胞及其碎片等;⑥尿中抑制結石形成物質減少,包括焦磷酸鹽、枸櫞酸、鎂離子、二磷酸鹽等。最近,巨噬細胞和細胞生長因子在結石形成中的作用也受到關注。
2.結石形成的物理化學過程及影響因素 從物理化學觀點看,結石形成至少與3個因素密切相關:①尿液中結石鹽過飽和;②抑制物減少或促進物過多;③尿路通暢性和黏膜表面性狀異常。
(1)尿液晶體過飽和:尿液過飽和是結石形成的“能量”來源。尿液中結石鹽的過飽和程度可以用結石鹽離子活度積(activity product,AP)與溶度積(solubility product,SP)之比來表示。它與形成固相的自由能(?G)有如下關系,即:?G=RT/n(AP/SP)。式中R為熱力學常數(shù),T為絕對溫度。當活度積低于溶度積時,尿液處于未飽和狀態(tài);當活度積高于溶度積時,尿液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尿液中也常見到各種結石鹽結晶,提示這些結石鹽雖在尿液中呈過飽和,但不一定形成結石,說明尿液過飽和僅是結石形成的前提因素。因此,研究結石形成的動力學過程及影響這些過程的因素(如抑制物、促進物)較熱力學過程更為重要。
(2)結石形成的動力學過程:尿液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物理化學體系,其中數(shù)種結石鹽都可呈過飽和狀態(tài)。究竟由尿液中析出何種晶體,則由熱力學和動力學兩方面來決定。結石形成的化學動力學過程主要包括:①成核,即指從過飽和溶液中形成固相的過程;②生長,晶核成長包含兩個基本過程,即溶質的運送(由溶液向晶體附近)和溶質結合到晶格中,即運送過程和表面作用過程。晶體生長的方式有多種類型,其中主要方式為螺旋生長和多核生長;③聚集,固體粒子變大,不一定僅是晶體的生長,有時也由小顆粒的絮凝而構成較大團塊;④固相轉化,尿液中有各種不同的固相物質,但其化學組成不同,或化學組成相同而水合程度不同。一般在動力學上有利而熱力學上不利的條件下所形成的固相物質是不穩(wěn)定的,結合的前身團塊將依次轉化形成穩(wěn)定相,這種轉化不僅是單純的晶格轉變,還包含其他一系列改變,如鈣、磷比值和水合程度等化學反應。
在結石形成過程中,一旦大晶體形成,附著于尿路壁面,成核和聚集可能是一種快動力學過程。在過飽和尿環(huán)境中生成結石則可能是慢動力學過程。在結石中礦物質與基質共存,其成長過程中還會發(fā)生一系列脫水及態(tài)相轉變過程,使結石結構趨于致密和堅硬。
(3)結石形成的促進物和抑制物:尿液的某種結石鹽呈過飽和狀態(tài),但為什么結石僅發(fā)生于少數(shù)人的原因未明。結石病人尿液中可能存在抑制物缺乏或促進物過多。除此之外,還有天然及人工合成抑制物如某些中草藥、人工半合成酸性黏多糖等。
3.結石基質與結石形成 腎結石結石由結晶成分和有機物質(基質)構成,但基質對結石形成意義未明。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基質決定結石結構,是形成結石的必需物質。
(1)糖胺聚糖對結石形成的影響:
①糖胺聚糖的構成: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又稱為酸性黏多糖。GAG的分子量約為2~30kD,是細胞表面和結締組織的重要成分,在調節(jié)細胞外液容量、電解質移動、鈣在組織中的平衡和沉積(骨化或鈣化等)和組織纖維化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根據(jù)組成二糖單位的單糖不同可分為7種類型: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A;硫酸軟骨素B;硫酸軟骨素C;硫酸類肝素;肝素;硫酸角質。
GAG的酸性羥基和己糖胺硫酸基帶有負電荷。除透明質酸外,其他GAG均具有硫酸基,易與帶有正電荷的鈣結合,且與帶有負電荷的草酸有拮抗作用。肝素和硫酸類肝素有多種不同的結構形式和不同功能。被硫酸化的GAG具有與蛋白結合的重要作用,參與水的分布調節(jié),1個GAG可與數(shù)百個水分子結合。最近報道,尿中一部分GAG是以蛋白多糖的形式排泄,在結晶和結石形成過程中,GAG可能以蛋白多糖的形式參與反應。
②尿GAG的排泄:成人1天可產(chǎn)生250mgGAG,其中約10%從尿中排泄。正常成人血清中GAG約為2~3mg/L,其中主要成分為硫酸軟骨素。尿中的GAG多為蛋白多糖分解酶的產(chǎn)物,經(jīng)腎小球濾過或由腎小管分泌到尿中。其中一部分為蛋白多糖。60%左右的尿GAG為硫酸軟骨素A、18%為硫酸角質、15%為硫酸類肝素、4%為透明質酸、2%為硫酸軟骨素B,但無肝素。
③結石基質中的GAG:1956年,Boyce用EDTA將結石脫鈣,從基質中提取GAG(主要以黏蛋白的形式存在)?;|中碳水化合物成分約占1/3,蛋白質占2/3。1968年,在基質中發(fā)現(xiàn)己糖胺,從而確[收起]
1.腎結石結石形成的有關學說
(1)腎鈣斑學說:有學者曾多次報道在腎乳頭發(fā)現(xiàn)鈣化斑塊。在1154個受檢腎臟中占19.6%,65例結石在鈣化斑上生長,因此推測鈣化斑是結石發(fā)生的基礎。從目前認識看,腎內鈣化和微結石的成因可以是全身結石鹽過飽和的一種表現(xiàn)(異位鈣化),也可以是腎組織受各種因素作用導致壞死而鈣化的原因。不論異位鈣化還是腎損害,都與結石形成密切相關,但有這種病理損害者不一定都形成結石,而結石形成也并非必須以鈣化灶為基礎。
(2)尿過飽和結晶學說:該學說認為,結石是在尿液析出結晶成分基礎上形成的。有人單用過飽和溶液進行試驗,其中不附加任何基質類物質,或用纖維薄膜除去尿中...[詳細]

臨床表現(xiàn)

1.無癥狀 多為腎盞結石,體格檢查行B超檢查時發(fā)現(xiàn),尿液檢查陰性或有少量紅、白細胞。
2.腰部鈍痛 多為腎盂較大結石如鑄形結石,劇烈運動后可有血尿。
3.腎絞痛 常為較小結石,有鏡下或肉眼血尿,腎區(qū)叩痛明顯。疼痛發(fā)作時病人面色蒼白、全身冷汗、脈搏快速微弱甚至血壓下降,常伴有惡心、嘔吐及腹脹等胃腸道癥狀。
4.排石史 在疼痛和血尿發(fā)作時,可有沙粒或小結石隨尿排出。結石通過尿道時有尿流堵塞并感尿道內刺痛,結石排出后尿流立即恢復通暢,病人頓感輕松舒適。
5.感染癥狀 合并感染時可出現(xiàn)膿尿,急性發(fā)作時可有畏寒、發(fā)熱、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癥狀。
6.腎功能不全 一側腎結石引起梗阻,可引起該側腎積水和進行性腎功能減退;雙側腎結石或孤立腎結石引起梗阻,可發(fā)展為尿毒癥。
7.尿閉 雙側腎結石引起兩側尿路梗阻、孤立腎或惟一有功能的腎結石梗阻可發(fā)生尿閉,一側腎結石梗阻,對側可發(fā)生反射性尿閉。
8.腰部包塊 結石梗阻引起嚴重腎積水時,可在腰部或上腹部捫及包塊。[收起]
1.無癥狀 多為腎盞結石,體格檢查行B超檢查時發(fā)現(xiàn),尿液檢查陰性或有少量紅、白細胞。
2.腰部鈍痛 多為腎盂較大結石如鑄形結石,劇烈運動后可有血尿。
3.腎絞痛 常為較小結石,有鏡下或肉眼血尿,腎區(qū)叩痛明顯。疼痛發(fā)作時病人面色蒼白、全身冷汗、脈搏快速微弱甚至血壓下降,常伴有惡心、嘔吐及腹脹等胃腸道癥狀。
4.排石史 在疼痛和血尿發(fā)作時,可有沙?;蛐〗Y石隨尿排出。結石通過尿道時有尿流堵塞并感尿道內刺痛,結石排出后尿流立即恢復通暢,病人頓感輕松舒適。
5.感染癥狀 合并感染時可出現(xiàn)膿尿,急性發(fā)作時可有畏寒、發(fā)熱、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癥狀。
...[詳細]

并發(fā)癥

1.泌尿系梗阻 腎結石結石致泌尿系管腔內堵塞可造成梗阻部位以上的積水。結石性梗阻常為不完全性梗阻,有的結石表面有小溝,尿液可沿小溝通過;有時結石雖較大,甚至呈鑄狀結石,但尿仍能沿結石周圍流出,也可能在長時間內不引起積水,腎盂壁纖維組織增生變厚時,則擴張表現(xiàn)不明顯。
腎結石發(fā)生梗阻由于發(fā)病緩急不同,其臨床表現(xiàn)有很大差異。盡管最終均可引起腎盂積水,但臨床不一定以腎盂積水為主要表現(xiàn)。腎盂積水有時無任何臨床癥狀,部分病例直到腎盂積水達嚴重程度,腹部出現(xiàn)腫物和腎功能不全,甚至無尿時才被發(fā)現(xiàn)。
2.局部損傷 小而活動度大的結石,對局部組織的損傷很輕,大而固定的鹿角狀結石可使腎盞、腎盂上皮細胞脫落,出現(xiàn)潰瘍、纖維組織增生、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以致纖維化。移行上皮細胞長期受結石刺激后,可發(fā)生鱗狀上皮細胞化生、甚至可引起鱗狀上皮細胞癌,因此應做尿脫落細胞學檢查。盡管尿脫落細胞異常不一定能使之確診,但從中可獲得尿路上皮細胞發(fā)生異常改變的提示。對于長期存在的腎盂或膀胱結石都要想到上皮細胞癌變的可能,手術時應取活體組織送快速冰凍切片檢查。
3.感染 有無感染對腎結石的治療和防治有重要意義。尿路感染病人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腰痛、尿中出現(xiàn)膿細胞。尿培養(yǎng)有細菌時,應同時做藥敏試驗。
結石合并感染時,可加速結石的增長和腎實質的損害。在結石排出或取出前,這種感染很難治愈,可發(fā)生腎盂腎炎、腎積膿、腎周圍炎、嚴重者甚至可發(fā)展為腎周圍膿腫;與腹膜粘連后,可穿破入腸管。顯微鏡下可見腎間質炎癥,細胞浸潤和纖維化,腎小管內有中性粒細胞和上皮細胞,后期出現(xiàn)腎小管萎縮和腎小球硬化。
4.腎功能不全 腎結石在合并尿路梗阻時,尤其是雙側尿路梗阻或在此基礎上合并嚴重感染,病人可出現(xiàn)腎功能不全。當梗阻解除和(或)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部分病人。腎功能可好轉或恢復正常。
判斷腎功能的方法除檢測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內生肌酐清除外,還可采用靜脈腎盂造影術并根據(jù)造影劑排出的時間、濃度加以判斷。B超雖可了解尿路擴張情況和腎實質的厚度,但判斷腎功能較為困難。靜態(tài)或動態(tài)核素掃描或攝像可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因為梗阻和腎損害隨結石移動部位的變化,以及治療的不同階段而發(fā)生的變化,所以腎結石病人需要隨診監(jiān)測,尤其動態(tài)掃描了解腎實質的情況。當結石排出后,或在引流后,這種檢查可對預后或進一步處理提供依據(jù)。
5.腎鈣質沉積癥 鈣質在腎組織內沉著,多發(fā)生于有高血鈣患者。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小管酸中毒和慢性腎盂腎炎患者,可有腎鈣質沉淀。鈣質主要沉淀在髓質內。病變嚴重時,全部腎實質都可有鈣沉著,導致間質纖維化,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萎縮。
6.腎組織為脂肪組織代替 腎結石腎盂腎炎的腎組織萎縮后可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腎臟維持其原形但普遍縮小。腎包膜與腎的表面緊密粘連,腎組織萎縮而硬化。嚴重病例所剩腎組織極少,甚至完全消失。腎實質與腎盂腎盞間為灰黃色的脂肪組織所填充。[收起]
1.泌尿系梗阻 腎結石結石致泌尿系管腔內堵塞可造成梗阻部位以上的積水。結石性梗阻常為不完全性梗阻,有的結石表面有小溝,尿液可沿小溝通過;有時結石雖較大,甚至呈鑄狀結石,但尿仍能沿結石周圍流出,也可能在長時間內不引起積水,腎盂壁纖維組織增生變厚時,則擴張表現(xiàn)不明顯。
腎結石發(fā)生梗阻由于發(fā)病緩急不同,其臨床表現(xiàn)有很大差異。盡管最終均可引起腎盂積水,但臨床不一定以腎盂積水為主要表現(xiàn)。腎盂積水有時無任何臨床癥狀,部分病例直到腎盂積水達嚴重程度,腹部出現(xiàn)腫物和腎功能不全,甚至無尿時才被發(fā)現(xiàn)。
2.局部損傷 小而活動度大的結石,對局部組織的損傷很輕,大而固定的鹿角狀...[詳細]

實驗室檢查

1.尿化驗可分為一般檢查和特殊檢查。
(1)一般檢查主要為尿常規(guī):它包括pH、相對密度(比重)、紅細胞、膿細胞、蛋白、糖、晶體等。尿石患者的尿中可以發(fā)現(xiàn)血尿、晶體尿和膿細胞等。尿pH值的高低常提示某種類型的結石:磷酸鈣、碳酸磷灰石結石患者的尿pH值常高于7.0;而尿酸、胱氨酸和草酸鈣結石患者的尿pH值常小于5.5??梢婄R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但15%的患者沒有血尿。在非感染性結石,可有輕度的膿尿。
(2)特殊檢查包括:
①尿結晶檢查:應留取新鮮尿液。如看見苯樣胱氨酸結晶提示可能有胱氨酸結石;如尿中發(fā)現(xiàn)尿酸結晶,常提示尿酸結石可能;發(fā)現(xiàn)信封樣的晶體就可能是二水草酸鈣結石;棺材蓋樣晶體則為磷酸鎂銨晶體;在疑有磺胺類藥物結石的患者的尿中會發(fā)現(xiàn)磺胺結晶。
②尿細菌培養(yǎng):菌落>105/ml者為陽性。藥敏試驗則可了解最有效的抗生素。尿培養(yǎng)如為產(chǎn)生尿素的細菌,則有感染結石存在的可能。
③24h尿的化驗:須正確收集24h的尿液,尿液計量要準確?;灥膬热莅ǎ?4h尿鈣、磷、鎂、枸櫞酸、尿酸、草酸、胱氨酸等。
2.血生化檢查
(1)正常成人血清鈣為2.13~2.6mmol/L(8.5~10.4mg/dl),無機磷為0.87~1.45mmol/L(2.7~4.5mg/dl)。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患者血清鈣高于正常值,常在2.75mmol/L(11mg/dl)以上,且同時伴有血清無機磷降低。
(2)正常成人男性血清尿酸不超z416.36mmol/L(7mg/dl),女性則不超過386.62mmoL/L(6.5mg/dl)。當超過此值時為高尿酸血癥。痛風的患者血尿酸增高。
(3)腎結石伴有腎功能障礙時常有酸中毒,此時血清電解質改變,血清鈉和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血鉀不同程度的升高。腎小管酸中毒時可出現(xiàn)低鉀和高氯血性酸中毒。
(4)尿素氮和肌酐的測定可了解患者的腎功能,當腎功能受到損害時血中的尿素氮、肌酐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總之,尿石患者的血液和尿液化驗有助于了解尿石患者的腎功能、結石有無并發(fā)感染、結石可能的類型及結石成因,并對指導結石的治療及預防起作用。[收起]
1.尿化驗可分為一般檢查和特殊檢查。
(1)一般檢查主要為尿常規(guī):它包括pH、相對密度(比重)、紅細胞、膿細胞、蛋白、糖、晶體等。尿石患者的尿中可以發(fā)現(xiàn)血尿、晶體尿和膿細胞等。尿pH值的高低常提示某種類型的結石:磷酸鈣、碳酸磷灰石結石患者的尿pH值常高于7.0;而尿酸、胱氨酸和草酸鈣結石患者的尿pH值常小于5.5??梢婄R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但15%的患者沒有血尿。在非感染性結石,可有輕度的膿尿。
(2)特殊檢查包括:
①尿結晶檢查:應留取新鮮尿液。如看見苯樣胱氨酸結晶提示可能有胱氨酸結石;如尿中發(fā)現(xiàn)尿酸結晶,常提示尿酸結石可能;發(fā)現(xiàn)信封樣的晶體就可能是二水草酸鈣結石...[詳細]

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X線檢查是診斷尿路結石最重要的方法。包括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腎盂造影、或作經(jīng)皮腎穿刺造影等。
(1)尿路平片:尿路X線平片是診斷尿路結石最基本的方法。根據(jù)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區(qū)的不透X線陰影,可以初步得出有無結石的診斷。結石中的含鈣量不同,對X線的透過程度也不同。大約40%的結石可以根據(jù)在X線平片上顯示的致密影來判斷結石的成分,草酸鈣結石最不透X線;磷酸鎂銨次之;尿酸結石是最常見的可透X線結石。胱氨酸結石因含硫而略不透X線。但是茚地那韋結石及某些基質結石在平掃的CT片是可以顯影。腎鈣化常見于髓質海綿腎(接近沉積在擴張的集合管)。也可與腰椎橫突的密度進行比較,并作出診斷。還有10%的不含鈣結石不易被X線平片所發(fā)現(xiàn)。
腹部的鈣化陰影可與尿路結石相混淆。這些鈣化的陰影主要有:①腸道內的污物及氣體。②腸系膜淋巴結鈣化陰影。③骨骼部分的骨島形成(如骶髂關節(jié)區(qū)域)、第11、12肋軟骨鈣化。④骨盆區(qū)域的靜脈鈣化所形成的“靜脈石”陰影。⑤體外的異物干擾(如紐扣、褲帶上打的結等)。⑥消化道鋇劑檢查后沒有排凈的鋇劑。
(2)排泄性尿路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除了可以進一步確認在X線平片上不透X線陰影與尿路的關系外,還可見患側上尿路顯影延遲;腎影增大;腎盂及梗阻上方的輸尿管擴張、迂曲等改變,并據(jù)此了解腎臟的功能情況。必要時需延長造影的時間以求患側滿意顯影。對輸尿管壁段的結石,充盈的膀胱影可掩蓋結石的影像,此時可囑患者排尿后再攝片。可透X線的結石在IVU片上可表現(xiàn)為充盈缺損。通過IVU片還可以了解腎臟的形態(tài)、有無畸形等情況。通過IVU還可顯示出腎盞憩室的結石與集合系統(tǒng)的關系(圖1)。

(3)急性腎絞痛時的X線造影檢查:對經(jīng)常規(guī)檢查還無法明確診斷的患者,如急診腎圖表現(xiàn)為梗阻型腎圖,可立即進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檢查。只要作好必要的準備(如給患者緩解疼痛)并適當延長造影的時間,絕大多數(shù)患者可以獲得明確的診斷的。其主要表現(xiàn)為:患側腎臟顯影時間延遲(一般于120~240min時可達到目的)、腎臟體積增大,造影劑在結石的部位排泄受阻。據(jù)此,可以明確結石的診斷。急診泌尿系造影的機制為:①一側上尿路急性梗阻時,健側腎臟的代償功能不能很快出現(xiàn),使造影劑能在血液內滯留較長的時間。②輸尿管急性梗阻后,患側腎臟內有回流發(fā)生。一方面降低了患側上尿路的壓力,改善腎皮質的血液循環(huán),較長時間地維持腎單位的功能;另一方面使梗阻部位以上潴留的尿液不斷更新,并從血液中得到造影劑,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終于使梗阻以上部位清晰地顯影。
(4)逆行造影:在下列情況下需要行逆行造影以協(xié)助①因種種原因致使排泄性尿路造影不滿意時;②排泄性尿路造影發(fā)現(xiàn)腎、輸尿管的病變,需要進一步明確病變的部位、范圍和性質時;③懷疑腎內有陰性結石、息肉時;④某些腎鹿角型結石手術前,逆行造影可幫助了解結石與腎盂、腎盞的關系。造影劑可為泛影葡胺,也可為空氣。隨著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逆行造影的應用已大為減少。
(5)腎穿刺造影:在逆行造影失敗時,可進行腎穿刺造影。因可能會引起一些并發(fā)癥,故現(xiàn)已很少使用。
2.腎圖 腎圖是診斷尿路梗阻的一種安全可靠、簡便無痛苦的方法,可了解分腎功能和各側上尿路通暢的情況,作為了解病情發(fā)展及觀察療效的指標。其靈敏度遠較排泄性尿路造影為高。利尿腎圖則可以對功能性梗阻及機械性梗阻進行鑒別。急性腎絞痛時如尿常規(guī)有紅細胞但KUB未見結石的陰影而不能明確診斷時,可急診行腎圖檢查。如出現(xiàn)患側梗阻性腎圖,則可確定是患側上尿路有梗阻,而與其他急腹癥相鑒別。
3.超聲檢查 B超檢查可對腎內有無結石及有無其他合并病變作出診斷,確定腎臟有無積水。尤其能發(fā)現(xiàn)可透X線的尿路結石,還能對結石造成的腎損害和某些結石的病因提供一定的證據(jù)。但B超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鑒別腎臟的鈣化與結石、不能直觀地了解結石與腎之間的關系、也不能看出結石對腎的具體影響,更重要的是B超不能對如何治療結石提供足夠的證據(jù)。大約1/4以上B超正常的患者在IVU檢查時診斷為輸尿管結石。因此,B超對尿路結石的診斷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或篩選檢查。在B超發(fā)現(xiàn)有結石后,應作進一步檢查,如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4.CT檢查 并非所有的尿石患者均需作CT檢查。CT檢查可顯示腎臟大小、輪廓、腎結石、腎積水、腎實質病變及腎實質剩余情況,還能鑒別腎囊腫或腎積水;可以辨認尿路以外引起的尿路梗阻病變如腹膜后腫瘤、盆腔腫瘤等;增強造影可了解腎臟的功能;對因結石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CT能有助于診斷的確立。因此,只有對X線不顯影的陰性結石以及一些通過常規(guī)檢查無法確定診斷進而影響手術方法選擇的尿石患者,才需要進行CT檢查。非增強的螺旋CT(NCHCT)由于資料可以儲存、重建而得到應用。檢查的時間快、費用低、沒有造影劑的副作用、放射的劑量小、還可與腹部其他與腎絞痛容易混淆的疾病(如闌尾炎、卵巢囊腫等)相鑒別。其診斷腎、輸尿管結石的敏感性在96%~100%之間,特異性在92%~97%之間。
NCHCT的掃描的范圍為劍突至恥骨聯(lián)合下方。在NCHCT片上,所有結石都是高密度,且能顯示腎積水及腎皮質的厚度。
5.磁共振 磁共振尿路造影對診斷尿路擴張很有效。對96%的尿路梗阻診斷有效,尤其是對腎功能損害、造影劑過敏、禁忌X線檢查者。也適合于孕婦及兒童。結石在磁共振上均顯示低信號。但需根據(jù)病史及其他影像學資料與血凝塊相鑒別。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通過對重T2加權效果使含水器官顯像的原理成像。該技術對流速慢或停止的液體(如腦脊液、膽汁、尿液等)非常敏感,呈高信號;而實質性器官及流動的液體呈低信號,達到水成像的清晰效果。這項技術不用造影劑、沒有放射線,具有安全、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可獲得類似排泄性尿路造影的效果。在MRU上,腎結石、膀胱結石均表現(xiàn)為低信號,與周圍的尿液高信號相比表現(xiàn)為充盈缺損。但是,它也需與血塊、腫瘤等相鑒別。MRU除用于輸尿管結石引起的梗阻外,對其他原因引起的上尿路梗阻(如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輸尿管囊腫、輸尿管異位開口等也有很好的診斷作用。[收起]
1.X線檢查 X線檢查是診斷尿路結石最重要的方法。包括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腎盂造影、或作經(jīng)皮腎穿刺造影等。
(1)尿路平片:尿路X線平片是診斷尿路結石最基本的方法。根據(jù)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區(qū)的不透X線陰影,可以初步得出有無結石的診斷。結石中的含鈣量不同,對X線的透過程度也不同。大約40%的結石可以根據(jù)在X線平片上顯示的致密影來判斷結石的成分,草酸鈣結石最不透X線;磷酸鎂銨次之;尿酸結石是最常見的可透X線結石。胱氨酸結石因含硫而略不透X線。但是茚地那韋結石及某些基質結石在平掃的CT片是可以顯影。腎鈣化常見于髓質海綿腎(接近沉積在擴張的集合管)。也可與腰椎橫突的密度進行比較...[詳細]

診斷

對任何尿石患者的診斷都應包括:有沒有結石、結石的數(shù)量、結石的部位、結石可能的成分、有無合并癥及結石形成的原因。只有弄清了上述這些問題之后,才算得到了一個完整的診斷。
1.病史 由于尿石癥是多因素的疾病,故應詳細詢問病史。應盡量詳細地了解職業(yè)、飲食飲水習慣、服藥史,既往有無排石的情況及有無痛風、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病史。具體包括:①飲食和液體攝入,如肉類、奶制品的攝入等。②藥物,主要了解服用可引起高鈣尿、高草酸尿、高尿酸尿等代謝異常的藥物。③感染,尿路感染,特別是產(chǎn)生尿素酶的細菌的感染可導致磷酸鎂銨結石的形成。④活動情況,固定可導致骨質脫鈣和高鈣尿。⑤全身疾病,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小管酸中毒(RTA)、痛風、肉狀瘤病等都可以引起尿石癥。⑥遺傳,如腎小管酸中毒(RTA)、胱氨酸尿、吸收性高鈣尿等都有家族史。⑦解剖,先天性(腎盂輸尿管交界處梗阻、馬蹄腎)和后天性(前列腺增生癥、尿道狹窄)的尿路梗阻都可以引起尿石癥。髓質海綿腎是含鈣結石患者中最常見的腎結構畸形。⑧既往的手術史,腸管的切除手術可引起腹瀉,并引起高草酸尿和低枸櫞酸尿。
2.體征 一般情況下,腎結石患者沒有明確的陽性體征。或僅有輕度的腎區(qū)叩擊痛。腎絞痛發(fā)作時,患者軀體屈曲,腹肌緊張,脊肋角有壓痛或叩痛。腎絞痛緩解后,也可有患側脊肋角叩擊痛。腎積水明顯者在腹肌放松時可觸及增大的腎臟。[收起]
對任何尿石患者的診斷都應包括:有沒有結石、結石的數(shù)量、結石的部位、結石可能的成分、有無合并癥及結石形成的原因。只有弄清了上述這些問題之后,才算得到了一個完整的診斷。
1.病史 由于尿石癥是多因素的疾病,故應詳細詢問病史。應盡量詳細地了解職業(yè)、飲食飲水習慣、服藥史,既往有無排石的情況及有無痛風、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病史。具體包括:①飲食和液體攝入,如肉類、奶制品的攝入等。②藥物,主要了解服用可引起高鈣尿、高草酸尿、高尿酸尿等代謝異常的藥物。③感染,尿路感染,特別是產(chǎn)生尿素酶的細菌的感染可導致磷酸鎂銨結石的形成。④活動情況,固定可導致骨質脫鈣和高鈣尿。⑤全身疾病,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詳細]

預后

盡管近幾年來在尿石癥的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事實上,這些治療方法往往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尿石治療后,形成結石的因素并未得到解決。如仍有代謝異常,則會有結石復發(fā)。有25%~75%的尿石癥患者在隨訪10~20年的過程中有結石復發(fā),復發(fā)率為每年5%~7%,并有50%的患者在10年內有復發(fā)。任何治療如不能使結石的治愈率大于70%(在3年內),就應該認為是無效的。

預防

預防尿石癥復發(fā)的措施主要有:
1.根據(jù)尿石成分分析的結果及平片上結石的形態(tài)來判斷結石的成分,有的放矢地制訂預防的措施。
2.對小兒膀胱結石來說,主要的問題是增加營養(yǎng)(奶制品)。這里我們特別強調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
3.大量飲水,飲水對預防尿石復發(fā)是十分有效的。多飲水可以增加尿量(應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3000m1),顯著降低尿石成分(特別是草酸鈣)的飽和度。據(jù)統(tǒng)計,增加50%的尿量可以使尿石的發(fā)病率下降86%。餐后3h是排泄的高峰,更要保持足夠的尿量。臨睡前飲水,使夜間尿相對密度(比重)低于1.015。多飲水可在結石的近段尿路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促使小結石排出;可以稀釋排泄物以及一些與結石形成有關的物質(如TH蛋白)。但有人認為,大量飲水同時也稀釋了尿液中抑制劑的濃度,對預防結石形成不利。實際上在尿石形成的影響中,尿液的過飽和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相比之下,大量飲水對抑制劑濃度降低的影響要小得多。Itoh等認為綠茶可以預防草酸鈣結石的形成。綠茶內含有13%的兒茶酚(catechin),它有抗氧化作用,能減少尿中草酸的排泄及草酸鈣沉淀的形成。綠茶治療可以增加過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
4.結石患者應根據(jù)熱量的需要限制超額的營養(yǎng),保持每天攝入蛋白的量為75~90 g,以保持能量的平衡,降低尿石發(fā)生的危險。對有家族性高尿酸尿或有痛風的患者,應限制蛋白的攝入量為1g/kg體重。控制精制糖的攝入。忌食菠菜、動物內臟等食物。
5.磁化水有一定的防石作用 一般的水通過一個磁場強度很大的磁場后即成為磁化水。1973年曾有人發(fā)現(xiàn)將結石置于盛有磁化水的容器中會出現(xiàn)溶解現(xiàn)象。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水經(jīng)過磁化后,水中的各種離子所帶的電荷會發(fā)生變化,形成晶體的傾向明顯降低,可以對尿石形成起預防作用。
6.治療造成結石形成的疾病 如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
7.藥物 可以根據(jù)體內代謝異常的情況,適當口服一些藥物,如噻嗪類藥物、別嘌醇、正磷酸鹽等。對復發(fā)性草酸鈣結石患者應避免攝入過量的維生素C。
8.定期復查 尿石患者在結石排出后必須定期進行復查。這主要是因為:①對絕大多數(shù)結石患者來說,排出結石后,造成結石形成的因素并未解決,結石還可能復發(fā)。②除了在手術時明確結石已經(jīng)取凈外,無論采用什么方法碎石,體內都可能殘留一些大小不等的結石碎片,這些結石碎片就可能成為以后結石復發(fā)的核心。[收起]
預防尿石癥復發(fā)的措施主要有:
1.根據(jù)尿石成分分析的結果及平片上結石的形態(tài)來判斷結石的成分,有的放矢地制訂預防的措施。
2.對小兒膀胱結石來說,主要的問題是增加營養(yǎng)(奶制品)。這里我們特別強調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
3.大量飲水,飲水對預防尿石復發(fā)是十分有效的。多飲水可以增加尿量(應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3000m1),顯著降低尿石成分(特別是草酸鈣)的飽和度。據(jù)統(tǒng)計,增加50%的尿量可以使尿石的發(fā)病率下降86%。餐后3h是排泄的高峰,更要保持足夠的尿量。臨睡前飲水,使夜間尿相對密度(比重)低于1.015。多飲水可在結石的近段尿路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促使小結石排出;可以...[詳細]